《在蒙魯日(胭脂紅羅莎)》是勞特累克在1886年-1887年(21歲)時創作的後印象派風格的藝術作品,屬于現代藝術時期的風俗畫題材的藝術作品,《在蒙魯日(胭脂紅羅莎)》的尺寸49 x 72.3 cm,使用油畫,帆布,目前該藝術作品由巴恩斯基金會保管。
《在蒙魯日(胭脂紅羅莎)》
《在蒙魯日(胭脂紅羅莎)》藝術作品賞析
藝術作品名稱:《在蒙魯日(胭脂紅羅莎)》
藝術家名稱:勞特累克
館藏地:巴恩斯基金會(巴恩斯基金會共有115件藏品)
在蒙魯日(胭脂紅羅莎)是勞特累克在1886年-1887年(21歲)時創作的後印象派風格的藝術作品,屬于現代藝術時期的風俗畫題材的藝術作品,在蒙魯日(胭脂紅羅莎)的尺寸49 x 72.3 cm,使用油畫,帆布,目前該藝術作品由巴恩斯基金會保管。
《在蒙魯日(胭脂紅羅莎)》藝術家簡介
亨利·瑪麗·雷蒙·德·圖盧茲-勞特雷克-蒙法(法語:HenriMarieRaymonddeToulouse-Lautrec-Monfa,1864年11月24日-1901年9月9日),簡稱亨利·德·圖盧茲-勞特雷克(HenrideToulouse-Lautrec),法國貴族、後印象派畫家、近代海報設計與石版畫藝術先驅,爲人稱作“蒙馬特爾之魂”。勞特雷克承襲印象派畫家奧斯卡-克勞德·莫内、卡米耶·畢沙羅等人畫風,以及日本浮世繪之影響,開拓出新的繪畫寫實技巧。他擅長人物畫,對象多爲巴黎蒙馬特爾一帶的舞者、女伶、妓女等中下階層人物。其寫實、深刻的繪畫不但深具針砭現實的意涵,也影響日後巴勃羅·畢加索等畫家的人物畫風格。
在繪畫上的成就以外,勞特雷克以新概念創作之彩色海報帶動了海報設計的創新;他使用當時少用的石版畫技術,舍棄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轉以浮世繪中深刻的線條表現觀賞者眼中的主觀空間,搭配巧妙的标題文字,成功吸引觀賞者的目光,并與皮埃爾·勃納爾(Pierre Bonnard)同爲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