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園》是彼得·保羅·魯本斯在1633年(55歲)時創作的巴洛克風格的藝術作品,屬于後文藝複興時期時期的風俗畫,神話繪畫題材的藝術作品,《愛之園》的尺寸283 x 198 cm,使用帆布,油畫,目前該藝術作品由普拉多博物館保管。 《愛之園》 《愛之園》藝術作品賞析 藝術作品名稱:《愛之園》 藝術家名稱:彼得·保羅·魯本斯 館藏地:普拉多博物館(普拉多博物館共有430件藏品) 愛之園是彼得·保羅·魯本斯在1633年(55歲)時創作的巴洛克風格的藝術作品,屬于後文藝複興時期時期的風俗畫,神話繪畫題材的藝術作品,愛之園的尺寸283 x 198 cm,使用帆布,油畫,目前該藝術作品由普拉多博物館保管。 《愛之園》描繪了一個人間的天堂、愛的樂園。在畫面中,一對對戀人坐在庭院裏,他們在親吻、擁抱、交流、舞蹈,小愛神歡騰飛躍穿梭于戀人中間,傳遞着愛的信息。天使在半空中奏樂,天後赫拉坐在石階上,向人間噴灑她的乳汁,施以他們愛的力量。這是一幅充滿柔情、溫馨、歡樂的畫境。在這幅畫中,背景氛圍是明快、溫馨的,人物被金黃色的光線所籠罩,整體上呈現出十分柔和的畫面感。此外,魯本斯也通過絲絨般的色調,使畫面中間的人物看上去更加透亮、光彩,從而烘托出一種歡愉、輕松的氣氛。魯本斯以浪漫主義的激情将人與神、神話與現實和諧地統一于畫中。在藝術作品裏,無論是盤旋于半空的天使,還是活躍在庭院裏的人群,他們都時刻處于不停的運動中,而作家的這番描述仿佛是電影鏡頭中的一處定格,動作和時間驟然凝結,呈現出一種靜态之美。觀者也可以在這種穩定與騷動的交織中獲得一份平衡。 《愛之園》藝術家簡介 彼得·保羅·魯本斯(荷蘭語:Sir Peter Paul Rubens,/ˈruːbənz/;,荷蘭語讀音:[ˈrybə(n)s](英文:Help:IPA for Dutch),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弗蘭德畫家,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魯本斯的畫有濃厚的巴洛克風格,強調運動、顔色和感官。 魯本斯出生于德國錫根,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随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并在那裏接受了天主教洗禮,而宗教也成爲魯本斯畫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由此,魯本斯也以其反宗教改革的祭壇畫、肖像畫、風景畫以及有關神話及寓言的曆史畫聞名。 魯本斯在安特衛普經營一家大型畫室,在此他繪制出了許多著名的畫作,同時他也成爲當時歐洲知名的藝術收藏家。此外,魯本斯本人接受過良好的文藝複興人文主義教育,自身能力出色,曾被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及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冊封爲騎士,其後也順利成爲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