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510~1511年

类型:壁画

规格:纵2.794m、横6.172m

现藏: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签字大厅

《雅典学院》(别名《哲学》),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10~1511年创作的一幅壁画作品。《雅典学院》以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通过追忆那个高度理想的古代黄金时代,借以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与它的渊源关系和对它的崇尚之情整个画面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描画了共11群组的57个学者名人。画面的中心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手指着天,亚里士多德手掌心朝地,他们边走边谈,引经据典的样子。

世界名画及解析_名画世界_世界名画解读

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两旁站着的人,个个满怀崇敬,正在聆听两位大师的辩论,在柏拉图左边,他的大恩师苏格拉底在用他的习惯方式,掰着手指和一群人讨论着什么问题,站在他对面那位戴盔披甲的年轻军人似乎并不是很专注地在听他讲话。有人说,他是亚里斯多德的学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

名画世界_世界名画及解析_世界名画解读

在阶梯下平台左侧的人群里,中心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正坐在那里专注地演算着有关宇宙和谐的关键在于与音乐协调的数学比率。一个小孩为他支着一个琴板,上面的结构图表可能对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演算有着重要的参照意义。一个老人在侧面偷偷地抄着他的公式,站在毕达哥拉斯背后包白头巾的是阿拉伯伊斯兰学者伊本路西德阿维洛依,依着柱基戴着桂冠正在抄写着什么的是古希腊晚期的哲学家伊壁鸠鲁。站在毕达哥拉斯前面手指一本大书的是修辞学家圣诺克利特斯,不知道他想给毕达哥拉斯一个什么重要的提示。他身后穿白斗篷的,是未来的乌尔宾诺大公弗朗西斯科德拉罗斐尔。

世界名画及解析_名画世界_世界名画解读

在阶梯下平台右侧的群组中,秃顶的数学家阿基米德是中心人物,他俯身用圆规在石板上画着几何图;四位青年学生正在认真地围观他身后头戴桂冠持地球仪者是埃及主张地心说的大天文学家托勒密;而正面持天文仪者则是波斯预言家、拜火教主索罗亚斯德。最靠右边的一说是拉斐尔的老师佩罗吉诺,一说是拉斐尔的朋友画家索多玛;而紧挨着他的则是拉斐尔本人。

名画世界_世界名画及解析_世界名画解读

在柏拉图前方很显赫的位置上,斜坐着的沉思者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亚里斯多德脚前位置也相当醒目的台阶上斜卧着一位衣冠不整半裸其身,颇似乞丐的人物他就是古希腊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他的外号画面上一位从第欧根尼身边走过去的人,摊开双手对他的行为表示无奈……总的说来,这些人物,或行走、或交谈、或争论、或计算、或深思,完全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辩论的气氛中。

名画世界_世界名画及解析_世界名画解读

1509年,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聘请年仅26岁的拉斐尔给自己的梵蒂冈宫作装饰壁画。壁画分列四室,第一室的画题是《神学》、《诗学》、《哲学》和《法学》四幅;第二室是关于教会的权力与荣誉;第三室画的是已故教皇利奥三世与四世的行迹;第四室内的四幅壁画,则由拉斐尔绘稿,由其学生具体绘成。而第一室内的《哲学》就是《雅典学院》,是这组壁画中最出色的一幅。拉斐尔的画风中有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因子,绘画创作趋于综合,这些也都在《雅典学院》中得到了体现。

世界名画解读_名画世界_世界名画及解析

画面上层人物都朝向画面中心。人物的安排和描写,不仅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精神面貌,而且体现了和谐流畅的节奏感。多种多样的人物活动和动态都统一在一个为探求科学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富于戏剧性的效果。”

画面上,作者把古希腊以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还有艺术家自己。整个壁画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由辩论的空气,人物们都在进行庄严的学术活动,他们或者在一起侃侃而谈,或者是独个儿在那里进行思考,人物或立,或坐,或缓步走动,人文主义的艺术家总是设法使画面上的人物享有充分的自由。

世界名画及解析_世界名画解读_名画世界

所有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填补了画面的空白,把整个画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画家还极善于利用台阶,使众多人物组合主次前后有序、真实、生动、活泼,画面将观赏者带进先哲们的行列。这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生动的姿态表情,具有肖像性人物个性的刻画,布局的和谐、变化且统一的节奏,画家对其中每个人物的神情和动作都作了精细的思考和细致的安排,使他们符合各自的身份和学术特点,其阵容之宏伟,堪与米开朗基罗的天顶壁画一比高下。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全部作品最壮丽辉煌的一幅,画中的人物形体丰满魁梧,而《雅典学院》画面的雄浑史诗气势,也是在拉斐尔其它作品中所少见的。虽然整幅画面规模宏大、人物众多但是丝毫也不显得杂乱,拉斐尔充分发挥了他在绘制肖像画和对画面整体构图等方面的才能,使后人能在群贤盛会的场面中身临其境地体悟古代人文黄金时代的高贵理想,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记录历史上最辉煌的“黄金时代”的凭证。

世界名画及解析_世界名画解读_名画世界

欣赏这幅画作,就如同进入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画面的中心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处于众星捧月的焦点位置。围绕这两位大哲学家画了50多个学者名人,各具身份和个性特征。他们代表着古代文明中七种自由学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等。人物多而不乱,然而整个画面却很集中,这是因为所有的人物都朝向中央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由一根为探索、追求科学真理的红线所贯穿。换言之,人物的多样性统一在追求真理这一主题之中。画家借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过去文明的赞颂,对未来发展的向往,同时也是对历史上所谓“黄金时代”的回忆。它的主题,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而这也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夙愿。

拉斐尔的古典西洋绘画对后世画家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建筑风格在大型壁画《雅典学院》中表现,特别是室内优美装饰,也给予后世很大的影响。

拉斐尔·桑西(1483—1520),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齐名的三杰之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画坛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出生于意大利东部的乌尔比诺,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跟随父亲学画。尽管英年早逝,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他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拉斐尔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其作品以秀美著称,把人的美丽、优雅,细腻地表现了出来。看到他的作品,即便是今天,都会令人惊叹,人居然可以如此之美。在那个时代,刚刚走出漫长中世纪的黑暗,重新认识到人自身之美,深深地触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他的作品博采众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拉斐尔的重要作品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

名画世界_世界名画解读_世界名画及解析

END


4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