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这幅名画是谁画的_呐喊解析名画_呐喊名画含义

呐喊解析名画_呐喊这幅名画是谁画的_呐喊名画含义

呐喊》Skrik,The 1893 纸本蛋彩91*73.5cm 挪威国家画廊爱德华·蒙克( Munch,1863 – 1944)

1890年,蒙克开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油画系列作品“生命组画”。基本主题为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就是《呐喊》,是1893年完成的。《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像蒙克的许多其它作品一样,他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呐喊》。它成为蒙克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也是表现主义绘画著名的作品。

这幅作品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他捂着耳朵尖叫,面孔变形扭曲,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一个完全与现实隔离的孤独者,似已被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将那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的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将其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红色的背景源于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把天空染红了。画中的地点是从厄克贝里山上俯视的奥斯陆峡湾。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那些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这幅《呐喊》。”

令人震颤的、色彩混淆的天与河、漫延到天际的无止境的道路,一个骷髅一般的人,双手放在耳朵上,声嘶力竭地大声尖叫,好像一个人的梦魇。这幅作品表现情绪更多依赖了绘画时的力度,颜色与线条大胆的运用令人震撼。画中强烈失真变形的人物形象,血红的背景、动荡的线条是不可能取自于现实世界的——它来自于蒙克自己的“心里的地狱”,表达的是人类心灵深处那种无可救赎的绝望和不安,主题的深刻永恒强烈刺激着观众的视觉神经。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幅作品似乎是对当今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信仰状况的一种预言性的描述。

1994年2月12日清晨6点29分,《呐喊》在挪威国家美术馆失窃。幸好皆失而复得。2012年5月2日早上7点,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奥尔森的收藏版本《呐喊》以1.199亿美元拍卖成交,创下了世界艺术品拍卖纪录。

呐喊这幅名画是谁画的_呐喊解析名画_呐喊名画含义

呐喊名画含义_呐喊解析名画_呐喊这幅名画是谁画的


3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