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樂星空]線下美術課程的官方微信[],
長按紅字可複制,搜索即可添加
自畫像對于對于畫家來說,屬于最特殊的一類作品,習慣于精确描繪大千世界的他們面對自己時總會顯露出不爲人知的特點,或許是因爲這是一個屬于他們的私人世界,亦或者因爲面對自己時不同以往,自畫像成了人們分析畫家最好的途徑,在這裏,畫家畫了自畫像,自畫像又在百年後重新畫出畫家的樣子,他們因爲對方,成了永遠。
我們帶着觀察畫家的目的去看畫家的自畫像,會發現所有畫家的自畫像會比自己以爲的樣子還真實,比如不羁的馬蒂斯,憂郁的蒙克,接地氣的雷阿諾,每一幅,都是他們本身的樣子。
而作爲繪畫本身,可以看出時代的影子,自畫像,就是一個藝術家在不同社會環境中的自我認知。
作爲德國最偉大畫家的丢勒,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天才,他一生都在不斷爲自己畫着自畫像,從十三歲到二十三歲,一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丢勒不斷地描述着自己不同時期的變化。
這是丢勒26歲時的自畫像,畫中精細的手法明顯受到了北方文藝複興的影響,但此畫的重點則在于其中的造型。在這幅自畫像中,丢勒史無前例的将自己以耶稣的形象示人,端莊的儀表直視觀衆,翹起的手指指着自己,仿佛在說:“我就是繪畫之神”,這種“自戀般的态度”充斥在丢勒的血液中,他經常将自己畫在耶稣或聖母身邊,開創了畫家将自己畫進畫面中的先河。
找一找丢勒在哪
可以看出,随着年齡的增長,丢勒對于自我的認同卻來越清晰強烈,巨大的自我認同伴随而來的是巨大的孤獨,此時,他借用一種藐視教會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表現出來,人性摻之以社會性,誕生了天才,同時也誕生了一個可憐人。
下面這是丢勒在22歲時創作的自畫像,有故事流傳說這幅畫是丢勒爲了一個女孩畫的,奇怪的是,這個女孩并非丢勒的紅顔知己,而是他出門時是父親爲他私下訂立的一門親事的女主角。
從記載來看,丢勒對這門親事并不排斥,但是也絕不喜歡,但他還是服從了,并用當時最爲時髦的衣服作爲着裝畫下了這幅自畫像,女方收到畫的第二年,迅速與他成婚,而他送出去那副畫,在上方有一行小字:“我的命運早已注定。”
丢勒的一生都有着割裂的性格,他崇尚人性,因而瘋狂迷戀意大利文藝複興,所做的《啓示錄》等版畫無不在大聲疾呼着對宗教的反抗,而他本身又處在宗教的統治之下,思想的先進與身體的落後對他形成了巨大的撕裂,他所做的《憂郁之一》系列版畫,說出了他千頭萬緒的撕裂感情,這種性格在22歲《自畫像》中表現得淋漓盡緻。
這是丢勒12歲的自畫像,我們可以看到稍顯稚嫩的筆法畫出的少年面龐輪廓,還有纖細柔順的線條,這幅丢勒童年時的自畫像意義絕不限于畫作本身,我們可以将它視作丢勒一生性格發展的開端,而作爲“德國的達芬奇”,丢勒性格的發展自然而然會影響到德國美術發展的進程。
丢勒作畫有一最大的特色,就是他結合了意大利文藝南方複興與北方文藝複興的特點,成爲了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集大成者。(丢勒的《啓示錄》系列明顯帶有意大利文藝複興人本的思想,而他做畫筆法的極端細膩則是北方文藝複興的特點。)
這種南北調和的風格被丢勒帶入德國,對德國産生了深遠影響,在丢勒畫下第一幅自畫像33年後,馬丁路德在德國教堂門上張貼了《九十五條論綱》,自此宗教改革在德國拉開大幕,之後不久,世俗政權庇護的新教與南方教權爆發了一場大戰,史稱“宗教戰争”,這場戰争消滅了歐洲将近一半的人口,而戰争的初倪,我們似乎能從33年前丢勒的筆觸上發現緣由。
一幅畫從不隻是一幅畫,而是所處時代的社會縮影,作爲一個超前的藝術家,丢勒自畫像中的自己除了真實的自己,還有自身對社會的深刻思考,常常提到藝術品的深刻社會意義時,我們總會覺得誇誇其談,但如果按照上面的邏輯分析,我們總有一天能看見藝術品中巨大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有過去,有現在,也有對未來的無限洞悉。
點擊圖片 即可報名
End.
文字 |還好我叫周傑倫
編輯 | 年糕
排版 | 雪中小屋
設計|灰司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