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罗·波提切利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典雅、秀美、细腻动人。他画的圣母子像非常出名。受尼德兰肖像画的影响,波提切利又是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
NO01画家生平
桑德罗·波提切利(原名:亚里山德罗·菲力佩皮, ; ,1445—1510)波提切利生于一个意大利佛罗伦萨手工业者的中产阶级家庭。先是和马索·非尼古埃拉一起学习,制造金银首饰,后又成为菲力浦·利皮的学生,作为对利皮的报答,他培养了利柏的儿子菲力浦·诺。波提切利经常受雇于美第奇家族和他们的朋友们。这些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使他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在1481年,波提切利应招到罗马画壁画,这是他唯一一次离开佛罗伦萨到外面作画。据说波提切利从15世纪90年代起追随“沙瓦耐罗拉”风格,这在他后期所作的宗教画中得到体现,他的晚期作品少了些装饰风味,却多了些对宗教的虔诚。
在15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波提切利是佛罗伦萨最出名的艺术家。他宗教人文主义思想明显,充满世俗精神。后期的绘画中又增加了许多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古希腊与罗马神话题材。风格典雅、秀美、细腻动人。特别是他大量采用教会反对的异教题材,大胆地画全裸的人物,对以后绘画的影响很大。《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最能体现他绘画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1470年,他自立门户,开设个人绘画工作室,很快就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赏识,向他订购了大量的画作。与强大的美第奇家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使画家获得政治上的保护,并享有有利的绘画条件。此外也是通过这一层关系,波提切利得以接触到佛罗伦萨上流社会和文艺界名流,接触各方面多种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并为他的艺术打下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华美多彩的贵族印记。
在美第奇家族掌权期间,波提切利为他们做了多幅名画,声名大噪。1477年他以诗人波利蒂安歌颂爱神维纳斯的长诗为主题,为罗伦佐·美第奇新购置的别墅绘制了著名的《春》(The of )。这幅画已经和《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一起,成为波提切利一生中最著名的两幅画作。罗马,为西斯廷教堂作壁画。
1485年完成的《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另一幅杰作,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从大海中诞生的场景,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在当时颇为与众不同,不强调明暗法来表现人体造型,而更强调轮廓线,使得人体有浅浮雕的感觉,而且极适合装饰作用。画面中的女神肌肤洁白,金色的长发飘逸,无愧为是完美的化身;但脸上却又挂有淡淡的忧愁、迷惘和困惑。
1481至1482年间,一些优秀的佛罗伦萨大师被请去罗马 ,为西斯廷礼拜堂创作壁画,其中包括波提切利和领队的佩鲁吉诺。然而,1492年,佛罗伦萨发生政治巨变,劳伦佐去世,美第奇家族遭放逐。波提切利也是他的追随者之一,波提切利的后半生声名下滑,晚年贫困潦倒,只能靠救济度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问世事,孤苦伶仃。1510年,波提切利死于贫困和寂寞之中,安葬于佛罗伦萨的教堂墓地。
NO02画作解析
The ,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切斯特罗修道院,委托当时著名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桑德罗·波利切提画了一幅作品。该画的主题是加俾额尔向少女玛利亚预报生下圣子的故事。加俾额尔手里拿着百合花,向她达旨意。她似乎有点惊讶,伸出双手,表现出欲拒还迎的样子。为了防止她摔倒,加俾额尔急忙伸出一只手,想要扶住惊喜万分的她。波利切提完美刻画了两者在神情姿态上的细节。
NO03画作背景
The ,
本画出自“加俾额尔预报圣子诞生”的故事(参路 1:26-38)。在天使加俾额尔与少女玛利亚的对话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一个未婚少女的惊慌和疑虑,但她最终还是说:“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路 1:38))她谦卑的顺服的芳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NO04画作意义
The ,
在当时一名女子,要承受未婚先孕带来的后果,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因此,玛利亚对对加俾额尔说:“这事怎能成就?因为我不认识男人。”(路1:34)顺服还是悖逆,接受还是拒绝,她内心的争战通过这句话表露了出来,对于一名普通人这样的反应再正常不过。
但是,她有真正的信心,她把目光从自己身上和周围环境,转为对至高者的信靠,她的心被信心点燃。她完全相信祂的旨意必定成就,而且,她清楚知道自己是祂的儿女。虽然前方道路会有艰难,但是她相信祂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她完全地顺服了,她的信心就是这么单纯。
The
St. and the Mary
我们无法领悟、明白所有的事,对于祂在我们生命中的引领,我们常常会问“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时祂只是一直沉默,不会向我们解释,也没有任何开释,或者我们并不完全明白祂的旨意,就如约伯,从来没有听到自己为什么要受苦。
善师教导我们说:“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玛6:34)。对于愿意寻求祂的人来说,没有一种人生境况是真正的绝路。我们所信的这位,祂爱我们,创造我们,救赎我们。如果我们每一天是跟随,顺服祂,按祂的旨意而活,祂就一步步引领我们走上蒙福的道路。但是,选择这条蒙受祝福的道路上,是要付出代价的。
玛利亚作出顺服的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她得面对家人的指责和家乡人们的排斥,她要忍受人们对她的嘲笑与讥讽,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才能完成祂的旨意。因为按照梅瑟的律法、以民的传统,一个女孩子如果未婚先孕,在当时来说,有人会拿石头打她。对于这一切她没有因惧怕而退却,她顶着众多的压力,顺服了祂的旨意,用柔弱的肩膀,担负起从祂而来的托付与使命。
玛利亚的一生可浓缩为对祂说的一个“是”字。说“是”,不意味着没有疑惑;“是”的力度恰恰体现在疑惑中的服从上。她对加俾额尔的宣报有疑惑,因为那不但超越她的理解,而且与她自己的计划不符,她本来是不准备“认识男人”的。即便如此,在加俾额尔解释之后,她就立即表示服从。让我们学习她在面对无法理解的奥秘时依然说“是”的信︱仰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