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荷兰 梵高
1888年 布上油画
纵51,横45厘米 私人藏
这幅作于1888 年2 月的《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是给后人留下的第一幅展现梵高当时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自画像。画家有一个高高的向上斜的前额、一个强有力的鹰勾鼻子、三角形不对称的脸孔和那突出的颧骨、下陷的双颊,他的形象给人以极其深刻印象。
梵高的自画像,往往成为对画家心理探索的佐证,是画家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画家在描绘自己时,敢于剖析,毫不掩饰地揭示出他性格中最令人感到意外,却又是最为动人的一面。此幅肖像作于他的“割耳朵事件”发生一个多月之后。此刻,画家已找到了他内心的自我平衡。
2. 向日葵
向日葵
荷兰 梵高
1888年 布上油画
纵100,横76厘米
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藏
梵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这幅画被认为是梵高在黄房子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向日葵》打破陈规,强烈的对比颜色和厚重的色块结合得天衣无缝,更创造出新的对比色系,对往后的艺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 夜晚露天咖啡座
夜晚露天咖啡座
荷兰 梵高
1888年 布上油画
纵81,横65.5厘米
奥特洛克洛勒-穆尔博物馆藏
梵高经常在晚上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咖啡馆。咖啡馆的耀眼灯光和布满天空的星辰,激发了他作画的热情。他在这幅画上,用黄和蓝来表现一种独特感受。画中被灯光照成黄色的咖啡座和蓝色星空的对比,使整幅画显得很美,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梵高曾说:“对我来说,晚上看来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丰富的色彩,晚上作画,看天上有闪烁的星星,地面有灯光,是一幅很美的与安详的作品。”
4. 夜间咖啡馆
夜间咖啡馆
荷兰 梵高
1888年油画
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藏
《夜间室内咖啡座》是知名的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之一,他于1888年9月在法国普罗旺斯的阿尔勒所绘,目前收藏在荷兰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馆内。 梵高当年在阿尔勒描绘的这家咖啡馆如今依然矗立在拉马丁广场。
梵高抵达阿尔勒后,一直住在这里,后来怀着建造艺术家聚居地的希望,搬入黄房子,与高更共同生活了两个月。 梵高阿尔勒时期的作品,总令人充满阳光的明亮的风景画,其实他受夜景刺激而绘画作亦为数不少。
这幅右下角有着梵高签名的画作描绘的是室内的咖啡馆的场景,处在画面中间位置的门帘半开半掩着,据推测门后面有很多独立的小房间。五位顾客沿着墙坐在左右两侧,服务员站在灯光下面面对着观众,在他一侧房间中间部位一有张台球桌。 画面中的五位顾客被描述成喝醉酒在昏昏欲睡的流浪汉以及妓女和嫖客,有学者说咖啡馆是穷困潦倒的人和妓女夜间出没的场所,这在画面远处的角落里得以体现。
5. 星夜
星夜
荷兰 梵高
1890年6月 油画
73.7cm×92.1cm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6. 罗纳河上的星夜(星空)
罗纳河上的星夜(星空)
荷兰 梵高
1888年油画
奥塞美术馆藏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杨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
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记得一句关于梵高的话:“灿烂到极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梵高也只能,毁灭了自己。”
7. 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
荷兰 梵高
1885年油画
科伦·米勒博物馆藏
围着餐桌而坐的五个农民,都曾作过个别习作。那询问似的炯炯眼神,右端的农妇下垂的厚重眼睑,布满皱纹、凹凸不平的脸和手,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的“力量”。他在信上表示,希望这幅画能强调出“伸在碟子上的那只手,曾挖掘过泥土。”同时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这幅《吃土豆的人》是梵高接触印象派之前的最重要作品。与前面以织布工为题材的作品相比,这幅画的明显不同在于人物成了主角。虽然因为离模特太近,导致透视比例产生了偏差,但是,梵高在这幅画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而不再拘泥于写实主义的“冷静旁观”。一家人身处如此悲惨境遇,却是那样的安详和平静,令观者对人生、对命运产生无限的感慨。梵高说:“我要努力学会的,不是画一个比例正确的头像,而是画出生动的表情。简单地说,不是描摹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画鲜活的生活。”
8. 鸢尾花
鸢尾花
荷兰 梵高
1889年油画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内藏
《鸢尾花》()是知名的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之一,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位于法国圣·雷米的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目前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内。
画面被一片蓝色占去了大半,浅如海蓝,深似墨团——难以揣度的愁楚与痛苦的凝结。连花叶也绿中偏蓝,缘情随性的。那忧郁的蓝色属于他,伴着生命而来。构图上,鸢尾花的整体造型 “内倾”,与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应。野菊的赭红,与土壤色系相谐。赭红与蓝——一种躁动的情绪总在对话忧郁的述说。二者相接处,有一白色的鸢尾花,朵大,茎长,花蕊正对前方,成为画面的亮点。只是在一片一簇中显得突兀——特立独行孤傲的身影,彷徨于躁动和忧郁而前方没有路。这便是1889年5月间的梵高,他将心魂留在了画上。
9.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勒吊桥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勒吊桥
荷兰 梵高
1888年油画
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藏
《阿尔勒吊桥》是梵高在晚年的时候(相对于他只有三十几岁的寿命而言)住在阿尔勒这个小镇上,画了这个吊桥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春天的一个傍晚,几个洗衣妇在河边洗衣服,身旁是绿色的,黄色的小草,镜子般的水被洗衣妇搅起一道道波纹,阿尔勒的吊桥在洗衣妇的旁边,在桥的砖上有不下三种色彩,桥是由铁索吊起来的,马车正从桥上走过,马的前蹄还在动,这就是“阿尔勒吊桥”的景色。
1888年2月21日,梵高到达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住在卡列尔饭店。这一张是他到达后的3月间所画。 信中写着:“今天的工作是画一张15号的画——那是在蓝色天空下,一辆小马车正通过的一座吊桥,和天空同色的河水、绿草,橘色的河堤,还有一群穿着各色衣服的浣衣妇女。”这一张画的色彩清澄而果断,有如金属管乐器奏出的嘹亮声响。天空是一片蓝,水波荡漾的深邃运河,均远离巴黎的喧嚣,漫游在郊外的梵高,彷彿可以听到他自己快活的声息。 这座吊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破坏,现在已另外在别处建筑新桥。
10. 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渔船
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渔船
荷兰 梵高
1888年油画
梵高博物馆藏
1888年6月,梵高来到离阿尔50公里的圣玛利,这是地中海边的渔村,他在此完成了几幅以渔船为画题的作品。他在499信中告诉提奥,地中海的色彩千变万化,有如鲸鲁一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绿色、变成紫色,或变成青色……然而,变化万千的海面虽然美丽而奇幻,却不如形状变化多端、红绿色对比强烈的渔船更能深深打动他的心。他把眼睛所捕获的色彩鲜丽的渔船,清晰地画在前景,省略其他部分来暗示远方,让人感到这是采用了日本版画中扩大空间的手法。在细部的省略与夸张的变形中,则突出了空间上的深度。
11. 有丝柏的道路
有丝柏的道路
荷兰 梵高
1890年油画
荷兰,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藏
梵高自创的短碎笔法在这幅画中展露无遗。梵高在阿尔勒时期的色块运用,在此全转成了线条。中置的柏树主控整个画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辉映。马车和人物的位置则有平衡画面的效果。
“这是一次最新的尝试。一颗星星发出了被夸张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现出玫瑰色与绿色的柔和的光辉,一些云朵匆匆掠过天际,天空下面有一条边上插着一些黄色长棍的道路,黄棍子后面是画面上显得较低的阿尔卑斯山;一家古老的客栈,它的窗户透出黄光;一株很高的、笔直的黑色丝柏;路上有一辆由一头带着挽具的白马拉着的黄色二轮马车和两个走夜路的人。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说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认为,普罗旺斯本来就是很浪漫的。”
12. 曳起桥与打伞女士
曳起桥与打伞女士
荷兰 梵高
1888年油画
德国,华拉夫理查兹博物馆藏
1888年,梵高生活在法国南部阿尔勒。阿尔勒的朗格卢瓦桥,即曳起桥与打伞女士,梵高以它为主题画了四幅油画,另外还有一幅水彩画,这一时期梵高将了常规绘画技法和创造性进行了融合。充分利用的镜框透视,用他在海牙时创建的精确线条和角度,以表现事物的独特视角。
13. 午睡
午睡
荷兰 梵高
1890年油画
奥塞美术馆藏
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一位现实主义大师。梵高一向对米勒推崇备至,他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梵高像米勒一样关注世人疾苦,内心蕴藏着深厚的爱,并借助作品来传达爱。梵高对米勒画作的临摹和再创作,人们能够体会到二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现手法,也能看出两种绘画风格的鲜明对照。从两两对应的作品中,既可以领略梵高是如何将米勒的简练、朴素、凝重演绎成梵高的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狂野奔放。
14. 收获景象
在阿尔勒,梵高画了一系列收获景象。并且他一个星期就画了10件!毋庸置疑,如果不是因为6月20日的那一毁了一年收成的大暴雨,他会画出更多的收获景象。
在画了一系列的收获景象后,梵高写信给他的弟弟提奥:“收获时节的景象相比它在春天的时候,变得非常不同;不过,我不喜欢自然风景太少,到处都变干枯了。现在的一切,有金色,青铜,甚至是铜,泛着蓝绿色的天空弥漫着奇妙的芳香,特别和谐,就像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断音一样……”
“我正在描绘一个新题材——极目远望,到处是黄绿相间的田野。我已画了两稿,现在开始画油画。它简直像柯宁克的作品,你知道,就是那个描绘广阔田野的伦勃朗的学生。”梵高如此向提奥描绘他笔下的风景画。 一望无边的辽阔景色令梵高心驰神往。面对原野,他不仅想起故乡荷兰,而且往昔流连于画廊,饱览风景大师杰作的日子,重又浮现在眼前。
梵高以精确的用色和几何图形似的构图,赋予画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纵深感,把我们的视线从前景一步步引遥远的天际。
这幅作品再次显示了色彩的和谐——前景呈赭石和橘黄色,中景穿插着几簇绿色矮树丛和一片金黄色的田野,远处露出青山蓝天。黄色田野中,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格外醍目。 梵高为创作这幅油画,共画了四张习作,它们的构图大致相似,手推车始终位于画面中央。 为了使作品产生纵深感,给人以从高视点远望景色的印象,梵高让天空只占画幅的六分之一。蓝色手推车构成画面的焦点,位于画面正中央。
15. 麦田群鸦
麦田群鸦
荷兰 梵高
1890年油画
梵高博物馆藏
这幅画运用了大量的短线条,并主要用了蓝、黄、红、绿四种颜色来描绘景物。用深蓝色和黑色来表现天空,与一群从远处飞来的乌鸦相衬,给人压抑的感觉,并有不祥之兆。天空下麦田的黄色与蓝色形成对比,田间的小路也以红色与绿色形成对比,有强烈的矛盾冲突的感觉。大量短线条表现出了躁乱激烈的内心。作者在这幅作品中倾注了大量感情,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了自己挣扎的内心世界。
16. 阿尔勒的卧室
阿尔勒的卧室
荷兰 梵高
1888年 布上油画
纵72,横90厘米
阿姆斯特丹文森特·梵高博物馆藏
1888年9月,梵高搬入“黄房子”,靠提奥供给的生活费,把住宅布置一新。在此之前,他独自一人生活了好几个月。他希望将黄房子建成他梦想的艺术家聚居地。
他选择了式样普通、格调不俗的家具来布置,而他自己房间的摆设却出奇的简朴。提奥劝说高更去与哥哥同住。梵高在等待高更的日子里,运用鲜明的黄色和淡蓝色,描绘了自己的卧室。此时已定居下来的梵高,之所以画出自己的房间,主要是想让弟弟西奥看到他目前的生活情况。朴素的床、椅子和洗脸用具等,都是真实的生活写照。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我这次画的只是我的卧室。这幅画要由色彩来当家……就是说,要通过色彩,表现出休息或睡眠的氛围。一走进这个房间,想像力就可以得到休息……四四方方的家具表现卧室不应受到干扰的宁静。”
17. 有垂柳的公园是诗人的花园
有垂柳的公园是诗人的花园
荷兰 梵高
1888年油画
在阿尔勒的梵高住所的周围,有三个公园,梵高为此画了一些草图和油画作品,梵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画出了公园的一角。这幅画绘于1888年,色彩极其艳丽而清新,使人观之眼前一亮、心旷神怡,绘制的应该是春季的景象,是梵高为数不多此类作品中的典范。
18. 麦田云雀
麦田云雀
荷兰 梵高
1887年油画
画面中部分收获的麦田,在云彩清幽的天空下,一只云雀正朝右上飞去。这幅麦田的从上至下所挥落出来的辽阔与自由,以及那种金黄色所透视出来的美感,真使人神晕颠倒。
这种只属于梵高一人的金黄色麦田,透视了整个天空,而再由天空透视了我们的视觉以及心灵的波动。麦田与天空是相互透视出来的精神的丰满和心灵的自由。不管是来自于印象派的点彩还是透视法,他都被他的精神的狂热带动到很辽阔的境界去。
19. 乌云密布的天空下的麦田
乌云密布的天空下的麦田
荷兰 梵高
1890年油画
这一幅与“麦田群鸦”、“多比尼花园”是梵高在奥维尔所作的最后三大作品。梵高在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中提到这幅画时说:“我正埋头作一幅以像海那样广大的丘陵作背景,有黄色与绿色微妙色彩的广漠麦田的画。这一切存在于青色、白色、粉红色、紫色等色调的微妙天空之下。我现在非常的安宁、肃静,可以说很适合于作这幅画。”
同“麦田群鸦”比较起来, 这幅画含有深深的冥寂,好像要呑没梵高的一切。在地平线那一端所表现,不再是德伦特时期作品中可以看到的灵魂的憧憬,而是要将他的身心召回的凄病态而恐怖的压迫感。
20. 蹒跚学步
蹒跚学步
荷兰 梵高 油画
这幅作品是梵高临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画面是一个农村的耕地,背面是农民的房屋。画的右方一位农妇扶着小女儿帮助她学步。左方女婴的农民父亲蹲在地上张开双手鼓励她向前走。 这虽然是梵高临摹米勒的作品,但是整幅画都显露出梵高个人的风格。
画面用色鲜明,多用蓝,黄和绿色。这些高明度及属于自然界的颜色,让人感受到活跃的生命力。他让画中的人和物框上厚实的黑色线条,这明显是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亦让画面增加实在的感觉。
21. 桃树花开
桃树花开(淡紫色)
荷兰 梵高
1888年油画
此画又名《盛开的桃花》。是1888年梵高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而画的作品。
在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写道:“我把画架摆在果树园里,在室外光下画了一幅油画——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芦苇篱笆,两株玫瑰红色的桃树,衬着一片明快的蓝色与白色的天空。这大概是我所画的最好的一幅风景画。”
我刚把画带回来,就接到姐姐寄来的追悼安东·毛威的通知。一种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把我抓住了,堵住了我的喉咙,我在我画上写上:纪念毛威,文森特与提奥。
如果你同意,我们就以这个名义把它赠给毛威夫人。我不知道他们将会对这幅画说些什么,但这无关紧要。
我以为一切纪念毛威的东西,一定要既亲切又愉快,而不可以带着丝毫悲哀的调子。
不要以为死者是死了;
只要有人活着, 死者就会活,死者就会活。
我就是这样认识问题的。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加使我伤心的了。他的逝世对我是一个可怕的打击。
作品传达出梵高理想中的日本风景,同时呈现春天的喜悦和乐观的情绪。
22. 唐基老爹
唐基老爹
荷兰 梵高油画
这是巴黎时期末的作品。关于唐基老爹的肖像画,除此之外尚有两幅,其中的一幅是在同一时期画的,有同样的姿势,相似的背景; 而稍后所画的另一幅唐基老爹,使用深蓝与红褐色,背景的浮世绘配置方法跟这一幅也不同,整个的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色调和彩度)。
这幅画的构图较有统一感,与浮世绘的柔和调子和下端的装饰图案非常调和。唐基老爹是当时蒙马特的小画具商,他的性格亲切而温和,对于未成名的画家时加关照,他的店时常成为印象派画家停留的所在,包括毕沙罗、塞尚和高更也常在他的店里出放。唐基老爹在店内也悬挂了梵高的画。
《唐基老爹》肖像的背景上所看到的临摹画中,右上为广重的《名胜江户百景》,右下为英泉的《花魁图》,中央为北斋的《红富士》,左上是广重的《飞鸟山暮雪》,左中是丰国的《歌舞剧演员图》。』
23. 嘉舍医师的画像(第二版本)
嘉舍医师的画像(第二版本)
荷兰 梵高
1890年油画
奥塞美术馆藏
《嘉舍医师的画像》是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绘于1890年,当时他已住进精神病院接受保罗·嘉舍医师的治疗。1990年5月15日,此画以8250万美金创下有史以来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此画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现私人收藏;第二个版本的目前存放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嘉舍医师的画像(第一版本)
荷兰 梵高
1890年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