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景圖冊(二)》是董其昌創作的風格的藝術作品,屬于明代時期的山水畫題材的藝術作品,《秋興八景圖冊(二)》的尺寸53.8×31.7cm,使用紙本,目前該藝術作品由上海博物館保管。 《秋興八景圖冊(二)》 《秋興八景圖冊(二)》藝術作品賞析 藝術作品名稱:《秋興八景圖冊(二)》 藝術家名稱:董其昌 館藏地: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共有132件藏品) 秋興八景圖冊(二)是董其昌創作的風格的藝術作品,屬于明代時期的山水畫題材的藝術作品,秋興八景圖冊(二)的尺寸53.8×31.7cm,使用紙本,目前該藝術作品由上海博物館保管。 《秋興八景圖》爲明代畫家董其昌創作的紙本設色畫,共八開,現藏于上海博物館。該圖所寫爲作者泛舟吳門、京口途中所見景色。圖中峻拔的山頭,沉重的石塊,深邃的溪谷,彌漫的煙霧,各盡其态。既有草木蔥茂、風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點,又有沙汀蘆荻、遠岫橫亘的水鄉情調, 亦有江天樓閣、彩舟競發的江上景色。作者用筆回腕藏鋒,所作線條兼沉穩、生拙、柔秀之美;用墨神彩飛動。畫中結構布勢往往寓奇于正,善于以平淡取勝。 《秋興八景圖冊(二)》藝術家簡介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崇祯九年,卒,賜谥”文敏“。 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瓒,筆緻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隽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爲”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顔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其存世藝術作品有《岩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著有《畫禅室随筆》《容台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