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图轴》是马远创作的水墨画风格的藝術作品,属于南宋时期的山水画题材的藝術作品,《踏歌图轴》的尺寸191.8×104.5cm,使用绢画,目前该藝術作品由故宫博物院保管。

《踏歌图轴》

《踏歌图轴》藝術作品赏析

藝術作品名稱:《踏歌图轴》

藝術家名稱:马远

馆藏地: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共有1152件藏品)

踏歌图轴是马远创作的水墨画风格的藝術作品,属于南宋时期的山水画题材的藝術作品,踏歌图轴的尺寸191.8×104.5cm,使用绢画,目前该藝術作品由故宫博物院保管。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这是《踏歌图》上端显著位置上的题诗。踏歌原是中国民间一种不拘程式的娱乐形式,即用足蹬踏节奏而作歌,宋时已经在百姓中流行开来,踏歌这一娱乐形式在平民中甚为盛行。在《踏歌图》中,作者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该图景色中山石、林泉、楼阁、人物尽有,整个画幅近景、中景和远景相互衔接,层层铺设,由近及远,虚实相间,开阔了然。近景中描绘一派田园风光,画面下部有两大巨石,田间阡陌中有六位农人似在酒后边踏边唱,一位长者在中间,其余分别位于两边,神态相异。泉水涓涓,梅花绽放,垂柳依依,翠竹相映。画幅的中景处是一片云烟,与山林相接。在树的掩映下,宫殿隐约显现,露出部分楼阁。远景中奇峰突起,遥遥相见。而在绘画技巧上,卧石与秀峰主要用大斧劈皴,其中在秀峰上夹用些许长披麻皴,岩石的凝重,秀峰的峭险与水纹柔和的钩法形成强烈的对比。柳树枝干高扬而柳条稀疏富有精致,更显示了作者提炼形象的功夫,山问树干虬曲,树枝斜出伸展,几丛翠竹用双钩填色的工笔画出,置于大笔渲染的树石之中,显得生机盎然。近处的稻田刻画得非常精细,表现出稻叶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感觉。山溪流水,用笔柔和流畅。这些细节的刻画与粗笔概括的描绘,形成繁与简、柔与刚的鲜明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增加了藝術作品的艺术魅力。

《踏歌图轴》藝術家簡介

马远(116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南宋杰出画家。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附近),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马远是世代画家的后代,曽祖父马贲、祖父马兴祖、伯父马公顕、父马世栄、兄马逵、子马麟都是画院待诏,但马远在历史上最出名。

马远擅长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北派山水的画风,能自出新意,下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用大斧劈皴描画方硬奇峭的山石;树木用笔简要多姿,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楼阁大都运用界尺,而加衬染;点景人物自然生动,用不同的线描表现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水势,对自然观察详细,写实能力高超。

他的画被当时评价为“边角之景”,“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人称“马一角”,后人也有认为这是南宋偏安的写照。马远与夏圭并称“马夏”、又谓“马一角、夏半边”。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


1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